CATTI | 口译考前温馨提示

最后更新时间: 2021-11-05 22:47:16

口译评估参考表


1. 考试时讲话听不清楚音量太低,口齿不清楚;


2. 录音时有习惯的口头禅如:

   “这个”、“嗯”、“啊”等;


3. 翻译时出现怪音如:咳嗽、叹气、打哈欠等也会影响考试成绩;


4. 录音听到的语调不自然升降调不分,音调突升突降;


5. 没有铺垫直接翻译开始语或结束语突兀,造成句子不完整;


6. 声音缺乏感染力语调太单调、平缓;


7. 语句啰嗦重复几次才说完一句话;


8. 翻译时中英文双语互相干扰、混用“我们觉得他们violate一个中国的原则”。


PS.如考生想顺利通过口译考试就 必须克服以上问题。


很多考生临场发挥时易有的“毛病”



一进考场就特别紧张?

首先告诉自己,紧张是正常的。有考场工作人员甚至见过一个学生连耳麦都戴反了,然后还拼命的想把话筒掰下来,费了半天劲一句话都没说,光在那掰话筒了。看到这儿你就乐了,也不紧张了吧,你肯定要比这样的考生强百倍!

其实紧张的话可以深呼吸几次,就会好不少的。



中译英、英译中表达不够顺畅?

如是中译英,那么从现在开始选择10篇左右一页以上有关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大话题方面的文章反复读5遍以上,如果能够读到每句一看开头两三个词就可以顺口说出全句甚至两三句的话,上场后的语言感觉是不会差到哪里了。狂练吧。

如果感到问题是英译中,那你训练自己在听英语时不要去考虑英语的语法,甚至也不要注意究竟英语用的是什么词,而是听一句英文时训练自己翻译成两句甚至三句中文,查能会帮到你。



感觉听懂了但是翻译有困难?

如果感觉自己听懂了但是翻译有困难,那么你很可能是一句一句听、一句一句理解的。

你需要做放开性训练:不要听一两个词就立即去想意思,而是要 听一句话后再去考虑 —如果能听一句话以上再去考虑就更好了。这样做放开训练的原因是:语言的精确意思总是在前言后语的框架中产生的。


记笔记和听力理解发生冲突?


如果是感觉自己记笔记和听力理解发生冲突和矛盾,那么你的问题十有八九是笔记想记的太多了!那么你需要改变自己对笔记的理解:口译笔记不是用来记语言的,甚至不是用来记意思的。


笔记的作用永远是辅助性的,是帮助你脑记,而不是直接记。笔记的最高境界只有一个:少而精,以一当十!


抢话、音量和口头语问题?

要知道,口译考试的时候,阅卷人只能听到录音,看不到考生的脸。因此,阅卷人判断翻译水平高低的所有因素都来源于录音,如果录音中出现很多“嗯”、“啊”或长时间停顿、思考、犹豫,甚至从头重说,这样的话,阅卷人的耐心就会一点点的被耗尽,最后的得分也可以而知。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要抢话。开始录音的提示音还没有放,就不要着急说话,否则阅卷人听到的就只是从一半开始了。音量适中保持一致,不然会因为口译员一些细微的变化都会给听众带来不便。


口译技巧点拨

(一)替换词及官方表达


英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替换词多,如:

快速发展 boomingeconomy, has enjoyed economic boom

经济总量 economicaggregate / output, GDP

中国 China, Beijing, theeastern / oriental giant, middle kingdom

而掌握地道的官方表达(联合国文件)则能使语言更生动简洁

残疾人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HIV病毒携带者

People living with HIV AIDS


(二)省译

1. 词的重复

汉语喜欢用两个词或四个汉字,八个汉字表达同一个意思。翻译时,只要提取最核心的信息。如:“抓住和用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和“用好”译一个即可。这是汉翻英的一大特点。


2. 四六句的翻译

四六句的翻译是汉翻英的难点,解决方法同样是提取关键信息,如:“奋力拼搏,开拓进取”,这八个字就是做了很多努力的意思,可以译为一个词组:make hard efforts。


3. 副词的翻译

中文喜欢在动词前加副词,而在翻译的时候,这些副词是不需要的,副词只起到修饰作用。这就是中英文的区别。


如: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其中“进一步”不需要翻译。

“衷心感谢各位的参与”I sincerely thank you for doing sth. ╳ 不翻译“衷心”,也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

“积极发展”actively develop ╳ “积极”不需要翻译。


  • 鉴于各方面资讯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公布信息为准。
  • 本站文章存在转载现象,所有转载均出于非商业性学习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所有。
  •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转载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沟通与处理。联系方式:liyan@peki.vip。
公司地址:
联系电话:

扫码关注

佩琪翻译学堂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