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活动而言,由于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行文习惯、思维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脱壳释意”就成为了英汉互译翻译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思维策略。
如果采用“脱壳”思维去翻译,则会简洁、通顺许多,对于不了解原文内容的中文读者而言,也更为易懂。
简单来说,脱壳是从输入到输出的翻译过程中承上启下的最关键一环,从这一环向上下游两端延申,完整的环节可以概括为“理解-脱壳-转述”。
● 理解:包含对原文语言含义的理解和对原文其他认知信息的理解。
● 脱壳:在理解和再度表达之间,需要结合语境,分析原文的语言含义和认知信息。最后一步“转述”所依托的,就是这一环节分析出来的信息或“含义”,而非原文的字面意思。
● 转述:将原文的含义从语言外壳中成功剥离出来之后,就到了使用简洁通顺的译入语进行重述的环节。
如果从翻译技巧的角度去解析,这里可能涉及了“主被动转换”、“正反译法”、“增译法"等技巧。
但是这些所谓“翻译技巧”,归根结底无非是根据无数译者经验总结出的一般规律,仅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供参考。从本质上来说,译文的产出并非依托“翻译技巧”,而是依托于理解、脱壳及转述的翻译思维,因此,建立正确的翻译观对于译者而言十分重要。
● 脱壳是翻译的中间环节,第一环永远是准确的“理解”,如果理解不到位或产生偏差,那么译文不论组织得再地道,也是徒劳无功。
● 对于初学者而言,翻译技巧学习要依托于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否则只能是刻舟求剑。
● 树立正确的翻译观要依托于翻译实践,要从翻译实践中来,到翻译实践中去。
扫码关注
佩琪翻译学堂公众号